中国地理学会地理教育工作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地理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将于2022年6月25-26日线上举办“新时代地理专业建设支撑地理学科发展”2022年年会。
一、会议主题
新时代地理专业建设支撑地理学科发展
二、会议组织与承办
1、大会主办单位
中国地理学会地理教育工作委员会
教育部高等学校地理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2、大会承办单位
云南大学国际河流与生态安全研究院、地球科学学院
三、会议安排
1、参与会议的方式及参与人员群
腾讯会议号:288-790-183
入会链接:https://meeting.tencent.com/dw/oX3zh20l9LJG
入会二维码:
2、参会人员微信交流群
3、会议议程
时间:6月25日上午 | ||
开幕式:9:00~9:30 | ||
l 介绍参会嘉宾 l 云南大学领导致辞 l 嘉宾致辞 l 在线合影 | ||
大会报告:9:30~12:00 | ||
时间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9:30-10:00 | 地理学与可持续发展 | 傅伯杰 院士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 |
10:00-10:30 | 新时代中国地理学人才培养体系 | 贺灿飞 教授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
10:30-11:00 | 重振高等学校地理学科的独特性 | 朱鹤健 教授 (福建师范大学) |
11:00-11:30 | 地理学科建设的时代理念与实践路径 | 宋长青 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 |
11:30-12:00 | 全国高校GIS专业建设共同体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 汤国安 教授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
休 会 |
时间:6月25日下午 | ||
主题1:地理学人才培养 时间:14:00~16:00,主持人:汤国安 教授 | ||
时间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14:00-14:30 | 地理学双创人才培养 | 李满春 教授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
14:30-15:00 | 学科交叉赋能的地理学人才培养 | 沈焕锋 教授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
15:00-15:30 |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政-产-学-研”协同育人改革探索 | 杨庆媛 教授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
15:30-16:00 | 本科地理学核心素养培育的困惑与思考 | 吴志峰 教授 (广州大学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 |
休 息 | ||
主题2:地理科学类专业建设 时间:16:15~18:15,主持人:吴志峰 教授 | ||
时间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16:15-16:45 | 兰州大学地理学一流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提升计划 | 高红山 教授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
16:45-17:15 | 地理信息类专业3332教学体系的创建与实践 | 杨 昆 教授 (云南师范大学地理学部) |
17:15-17:45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视角下的中国人文地理学发展 | 黄耿志 教授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
17:45-18:15 | 云南大学地理科学本科专业建设及思考 | 赵筱青 教授 (云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
休 会 |
时间:6月26日上午 | ||
主题3:地理学高质量培养体系建设 时间:8:30~10:30,主持人:谈树成 教授 | ||
时间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8:30-9:00 | 卓越地理师范生培养的思考 | 段玉山 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
9:00-9:30 | 地理教育:如何回归地理学 | 刘云刚 教授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
9:30-10:00 | 高原山地特色地理学学科建设探索与实践 | 段兴武 教授 (云南大学科学技术处) |
10:00-10:30 | 地理师范专业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及路径探索 | 汪 涛 教授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
休 息 | ||
主题4:地理学优质课程建设 时间:10:40~11:40,主持人:杨庆媛 教授 | ||
时间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10:40-11:10 | 地理学野外实践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 | 刘艳军 教授 (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
11:10-11:40 | 青藏高原地理课程建设与课程思政 | 刘峰贵 教授 (青海师范大学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 |
11:40-12:00 闭幕式,会议总结(刘宝元 教授) |
四、会务组
1、会务秘书组
苏筠、彭建、段兴武、陈俊旭、李艳波
2、会务组联系方式
邓福英 15808807885
刘亚会 18372251076
会务组邮箱:Geography_ynu@163.com
中国地理学会地理教育工作委员会
教育部高等学校地理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2022年6月18日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邮政编码:100101
电子信箱:gsc@igsnrr.ac.cn
电 话:010-64870663
传 真:010-64870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