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14-17日,中国地理学会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专业委员会会议在河南信阳的大别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顺利召开。本会议聚焦乡村地域系统理论前沿,以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优化乡村治理体系等方面的前沿与热点问题,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来自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山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信阳师范大学等20余家单位的25名专委会成员出席了此次工作会议。专家们介绍了近期科研和教学工作进展,探讨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理论前沿与热点问题,交流了乡村地理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7月14日晚,专委会组织召开了工作会议。龙花楼主任首先回顾了专委会2022-2023年度的工作情况;随后,部分专委会委员介绍了主持或参与的代表性项目的重要进展;最后,龙花楼主任对此次会议的学术交流环节的具体安排进行了说明,并对拟于2023年11月在海南海口召开的中国地理学会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学术年会相关工作进行了部署。
7月15日上午举行开幕式。信阳师范大学李俊校长、河南大学傅声雷副校长、中国地理学会王岱副秘书长、专委会龙花楼主任先后致辞。信阳师范大学李俊校长在致辞中对参会专家、同仁表示热烈欢迎,介绍了信阳师范大学近年来的发展情况,肯定了信阳师范大学作为地方院校在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等方面研究作出的贡献,期望专家们多来信阳交流,支持信阳师范大学学科建设。河南大学傅声雷副校长在致辞中对参会委员们表示热烈欢迎,介绍了河南大学地理学科的发展历程,肯定了学院诸多学者所开展的乡村地理相关研究,为我国中部农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感谢与会专家们一直以来对河南大学地理学科的关心与支持,并预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中国地理学会王岱副秘书长介绍了本次会议的筹备情况,希望借助大会交流以分享最新的乡村振兴经验和研究成果,推进农区高质量发展。专委会龙花楼主任对会议主办方、承办方、协办方等均表示了感谢,对专家们到来表示欢迎,并对本次会议的主题进行了重申,预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开幕式由中国地理学会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河南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党委书记乔家君教授主持。
李俊校长、傅声雷副校长、王岱副秘书长和龙花楼主任进行开幕式致辞
与会专家合影
会议特邀报告环节,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国际地理联合会农业地理与土地工程委员会(IGU-AGLE)主席、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刘彦随研究员做了“乡村地域系统理论认知与地理实践”的特邀报告。他主要围绕乡村地域系统的科学认知、乡村地域系统过程与格局探测和乡村地域系统前沿与地理实践,在剖析乡村系统与城乡融合系统、乡村转型与乡村地域系统、乡村衰退与乡村地域系统的基础上,明确了乡村问题的核心、乡村振兴的对象、困境与关键等,解析了乡村地域系统演化与格局变化、乡城融合系统机理与过程、乡村地域系统格局探测等,并对科学认知乡村系统变化特征、现代乡村地理学多尺度综合研究、系统模拟与决策支持等前沿问题和地理实践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展望,为乡村地理学科发展指明了方向。
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地理学会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专业委员会主任龙花楼围绕“产业转型与乡村振兴”做了特邀报告。他在充分理解我国产业转型与乡村振兴时代背景的基础上,遵循“驱动因素-转型过程-多重效应-战略目标”的基本思路,构建了产业转型助推乡村振兴的理论分析框架,并以发达地区的浙江省滕头村、大都市郊区的北京市黄山店村、欠发达地区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为典型案例,细致解析其产业转型过程、机理与效应。多尺度案例分析认为,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应坚持以乡村能人为核心,加强组织建设;推动三产融合发展,着力夯实乡村振兴基础支撑;合理安排粮经结构比例,优化粮食作物生产布局等。这对于实现乡村产业转型,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会议特邀报告环节由中国地理学会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李裕瑞研究员主持。
刘彦随研究员做特邀报告
龙花楼教授做特邀报告
为增进交流,本次会议专门设立了主题讨论环节。与会专家就“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面临的现实问题”展开了激烈讨论。信阳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院长高军波教授介绍了大别山革命老区乡村发展的特殊性,并指出借鉴典型示范村振兴经验时要密切关注其适应性;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马利邦教授指出乡村人口流失引发了一系列乡村发展问题,强调要规避乡村同质化发展、确保好政策落实落地;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副院长李红波教授认为要以长远的眼光看待乡村发展进程,应科学认知乡村发展的阶段性与规律性;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杨忍教授介绍了珠三角乡村要素流失、耕地非粮化等发展困境,提出乡村发展多样化、乡村数字化、都市边缘区乡村商品化转型等理论探索方向;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乔伟峰教授就乡村振兴发展面临的用地指标不足问题,提出征转分离、分类审批管理等制度创新模式;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胡银根教授探讨了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与乡村产业发展问题,并针对非粮化、非农化问题提出了具体建议;衡阳师范学院研究生院院长李伯华教授提出了传统村落保护、修复、活化与振兴路径;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刘晓琼教授阐述了大河流域资源型地区农业与农村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的耦合特征、障碍因素与优化途径。中国地理学会王岱副秘书长做总结发言,希望大家在研究工作中继续加强理论思考,准确把握关键科学问题,并从地理学期刊角度对乡村地理研究提出了针对性建议。主题讨论环节由湖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院长周国华教授主持。
专家进行主题讨论
在下午的主题报告环节,围绕“国土综合整治”“城乡融合发展”“乡村重构”“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等议题进行了专题报告。湖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院长周国华教授做“城市群地区城乡融合发展的动力机制与推进路径”报告,中南民族大学人地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刘成武教授做“全域国土综合整治助推乡村振兴的湖北探索”报告,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李裕瑞研究员做“黄土高原沟道土地整治与乡村转型”报告,江苏师范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马晓冬教授做“都市近域空间城乡融合机制与格局”报告,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副院长房艳刚教授做“东北地区乡村类型的多尺度研究”报告,内蒙古师范大学扶贫与发展研究院海山教授做“文化变迁与荒漠化问题探讨”报告,河南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李二玲教授做“基于产业集群的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乔家君教授做“专业村发展与乡村振兴”报告。
主题报告环节分别由中国地理学会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副院长房艳刚教授,以及中国地理学会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杨忍教授主持。
主题报告专家交流分享
河南大学乔家君教授主持闭幕式,龙花楼主任回顾了本次会议各项议程,高度评价了学术报告和研讨交流。同时,就专委会未来工作重点、科学问题把握、青年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勉励大家继续努力,为我国乡村振兴事业贡献力量!
本次会议由中国地理学会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专业委员会、河南大学、信阳市人民政府主办,河南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黄河中下游数字地理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河南大别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信阳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地理科学学院承办,河南省地理学会协办。会后将聚焦乡村地域系统理论前沿,形成相关理论成果;并就专家们的建议,进行总结提炼,形成专题建议报告,提交相关职能部门,助力乡村振兴国家重大战略的落实落地。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邮政编码:100101
电子信箱:gsc@igsnrr.ac.cn
电 话:010-64870663
传 真:010-64870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