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学会自然地理专业委员会2024年学术年会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4-08-06 来源:中国地理学会

6月14-17日,中国地理学会自然地理专业委员会2024年学术年会在广东省梅州市成功举办。来自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部、中山大学、嘉应学院、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兰州大学等141所科研机构和事业单位的400余名专家学者和120余名研究生参加会议。本次学术年会由中国地理学会自然地理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嘉应学院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承办。


15日上午的开幕式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陈发虎,中山大学常务副校长杨清华,梅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陈亮,嘉应学院校长陈文海,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所长孙福宝,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院长薛德升先后致辞。开幕式由嘉应学院副校长廖志成主持。


陈发虎理事长代表中国地理学会对本次学术年会的主办、承办和协办单位表达了感谢,并介绍了中国地理学会和地理学科的发展历史。他强调了学术交流对于推动中国自然地理学研究的重要性,期待在会上能够深化对自然地理学研究和教学的认识,共同促进这一领域的发展。


15日上午的大会特邀主题报告会由中山大学董玉祥教授主持。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陈发虎院士作了题为“中国降水变化的空间异质性和亚洲夏雨区降雨的“巨型三明治模式””的报告。报告指出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近几十年来,青藏高原降水变化呈现南北“双核模态”,即青藏高原北部降水增加、南部降水减少。从青藏高原年代际降水的南北“双核模态”出发,报告并系统地介绍了青藏高原和亚洲夏雨区年代际降水变化的关联性,包括在更大空间尺度上,“双核模态”和亚洲年代际降水的空间模态关联性,进而提出了“双核模态”是亚洲夏雨区年代际降水变化“巨型三明治模态”的区域表现。此外,报告还指出亚洲中部干旱区与中国华北地区降水变化的“西风模态”、东亚季风区的“南涝北旱”模态和青藏高原的“双核模态”共同组成了亚洲夏雨区“巨型三明治模态”。最后,报告认为气候系统内部变率和人为辐射强迫共同影响亚洲高山区年代际降水变化的南北“双核模态”,并预估未来亚洲高山区降水变化的南北“双核模态”将消失。


武汉大学夏军院士作了题为“长江流域地理综合与长江模拟器研发及应用”的报告。夏军院士首先就地理综合思想在地理学和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做了系统地介绍。然后,以长江流域为对象,以流域水循环为纽带,系统地介绍了将自然过程与人文过程相耦合而研发的流域模拟系统和科学装置,即长江流域模拟器。长江流域模拟器强调长江上、中、下游以及湖库-岸线-城市群的互联互动,强调长江洪水防御、水力发电与水生生物保护等的联合调度,重视长江流域保护与发展的协调,具有“监测—模拟—评估—预警—决策—调控”一体化功能,。最后,夏军院士举例介绍了长江模拟器在水文水资源管理、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利用、应急管理等方面应用实践,指出长江模拟器研发为长江大保护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绿色发展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对提升流域管理水平和创新区域绿色发展模式具有重大的科学和实践意义。


广州大学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项目特聘专家章典教授作了题为“青藏高原古人类手脚印印迹学研究”的报告。章典教授首先介绍了古人类手脚印印迹学研究现状,指出古人类印迹具有其他考古遗存所不具备的优势,在不同地质时期发现的古人类手印和脚印形态学研究不但可以揭示古人类的手脚演化过程,同时也是古人类活动和迁徙的重要证据。然后,章典教授系统地介绍了青藏高原古人类手脚印的形成,尤其西藏邱桑温泉手脚印形成的地球化学过程、保存条件及其鉴定特征。最后,章教授介绍了西藏邱桑温泉古人类手脚印的指示意义,包括人类认知的发展、手脚印发现的生态学和古环境学意义,以及该发现所揭示的古人类学意义,如证实了人类早期居住在高原的年代和世界上最老的岩石艺术。


主题报告后,中国地理学会自然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吴绍洪研究员作了自然地理专委会工作总结报告。


本次学术年会设立了25个分会场,开展了325个专题学术报告,与会专家学者针对最新研究进展和成果开展了热烈讨论。闭幕式上,中国地理学会自然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吴绍洪对本次年会做了总结,对所有与会专家学者、会议承办和协办单位给予了高度赞扬和感谢,并提出希望自然地理专业委员会年度学术会议能够继续为推动自然地理学研究和交叉融合贡献力量。会议还组织了部分专家学者对梅县地区自然环境和客家特色人文环境进行了实地考察。


本次学术年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自然地理学领域的专家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也拓展和深化了自然地理学的研究领域和视角,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图片

大会嘉宾合影


图片

大会主会场合影


图片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陈发虎致辞


图片

中山大学常务副校长杨清华致辞


图片

梅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陈亮致辞


图片

嘉应学院校长陈文海致辞


图片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所长孙福宝致辞


图片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院长薛德升致辞


图片

陈发虎院士作大会报告


图片

夏军院士作大会报告


图片

章典教授作大会报告


图片

吴绍洪主任作自然地理学专委会工作总结报告


联系我们

中国地理学会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邮政编码:100101

电子信箱:gsc@igsnrr.ac.cn

主页网址:http://www.gsc.org.cn

电 话:010-64870663

传 真:010-64870663

版权所有:© 2001-2012 中国地理学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邮编:100101
电话:010-64870663      传真:010-64870663      E-mail:gsc@igsnrr.ac.cn
备案/许可证号码:京ICP备18020997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3842
技术支持:北京智联软件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