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11日,文化地理学与乡村地理学青年学者论坛在宁夏银川隆重举行。本次论坛以“文化地理与乡村振兴:青年学者视角下的融合与创新”为主题,中国地理学会文化地理专业委员会、中国地理学会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理学会地理研学工作组主办,宁夏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承办,广州大学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协办,来自全国各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青年学者、学生近300名代表参加会议。
论坛开幕式现场
5月10日上午,论坛开幕式在宁夏大学贺兰山校区笃行楼一楼报告厅举行。中国地理学会文化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广州大学朱竑教授主持开幕式并致辞。宁夏大学副校长赵晓佳教授,致公党中央原专职副主席闫小培教授,商务印书馆原总经理李平先生,中国地理学会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专业委员会主任、广西大学龙花楼教授先后致辞。
宁夏大学副校长赵晓佳教授致辞
致公党中央原专职副主席闫小培教授致辞
中国地理学会文化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广州大学朱竑教授主持并致辞
商务印书馆原总经理李平先生致辞
中国地理学会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专业委员会主任、广西大学龙花楼教授致辞
会议特邀报告第一场由中国地理学会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专业委员会、广西大学龙花楼教授主持。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李裕瑞研究员以《乡村转型机理与实践模式》为题作报告,从地域角度,系统阐述了乡村转型的格局、机理与模式,并提出了能人通过集体行动推动乡村发展的影响机制。香港中文大学李想教授作了题为7 “Sins” to Avoid When Entering the Tourism Academy的报告,提出了旅游学术圈科研工作者应当具备的专业修养。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陶伟教授报告的题目是《面向国家发展战略的非遗减贫》,分析了面向国家发展战略的非遗减贫过程与机制。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李裕瑞研究员作特邀报告
香港中文大学酒店及旅游管理学院李想教授作特邀报告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陶伟教授作特邀报告
会议特邀报告第二场由华南师范大学蔡晓梅教授主持。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杨园园教授以《城乡土地系统演化与优化路径》为题作报告,分析了城乡土地系统变化与优化路径。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文化经济研究院戴俊骋教授作了题为《乡村振兴的文化问题思考》的报告,分析了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文化传承面临的系统性挑战与转型困境。宁夏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文琦教授报告的题目是《生态脆弱区乡村空心化过程与振兴途径研究》,系统阐述了团队在学院建设、学科发展及个人成长维度的创新性进展,并倡导推动文化地理学与乡村地理学的深度交叉融合。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土地管理系杨园园教授作特邀报告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文化经济研究院戴俊骋教授作特邀报告
宁夏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文琦教授作特邀报告
5月10日下午,围绕论坛主题组织了11个分会场,包括城乡融合与文化演变、传统村落保护与协同发展、乡村空间生产与地方性重构、生态安全与乡村可持续发展、乡村旅游与文化认同、乡村生计转型与韧性建设、边疆与民族地区乡村治理、农业转型与粮食安全、数字技术与乡村重构、城乡融合的文化景观响应、《农业科学研究》青年编委会会议等。共有131位参会者分享了他们在文化地理学与乡村地理学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涵盖了广泛的主题,深入探讨了文化地理学与乡村地理学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新理论、新方法以及新应用,展示了文化地理学与乡村地理学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新鲜活力。此外,还有52名专家参与了分会场的召集和评议。
5月11日上午,学术快闪活动热烈举行。陕西师范大学的白凯教授、西交利物浦大学的曹流副教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郭远智副研究员、浙江大学的张英男副研究员、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的汪坤副研究员以及华东师范大学的庄良研究员等六位青年学者,分别从不同视角分享了各自在文化地理与乡村振兴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学界专家、学者与青年学生围绕中国特色城乡文化发展与治理创新展开深入交流。活动中,来自澳门培正中学的三位高中生参会代表分享了他们对于乡村地理和文化地理的兴趣、思考与感悟,为整场讨论注入了青春活力。
论坛闭幕式由中国地理学会文化地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广州大学袁振杰教授主持并作总结发言。本次会议富有青年性、融合性、创新性与启发性,为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化地理与乡村地理学者和青年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和知识共享的平台,同时也推动了文化地理学与乡村地理学的理论对话和实践交融。最后,他代表大会组委会,向宁夏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对本次会议的大力支持表达了感谢。
会务教师志愿团队:文琦(院长)、陈军胜书记、李茜、施琳娜、苏贤保、吴昕燕、王彩君、赵多平、杨美玲、郑芳、杨茂胜、代豫杰、牛震敏、王银等。
会务学生志愿团队万媛媛、李根、刘子毓、贾天朝、申彩婷、郝智娟、陈宇轩、杨浩楠、赵丽芳、喇小雅、李富春、王翔宇等学生志愿者的辛勤工作。
文化地理学与乡村地理学青年学者论坛合影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邮政编码:100101
电子信箱:gsc@igsnrr.ac.cn
电 话:010-64870663
传 真:010-64870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