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发</b>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南京大学、兰州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江西师范大学以及美国、英国、德国、丹麦、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际研究学者,在《Nature Reviews Earth & Environment》(影响因子为42.1)上以“Iterative Integration of Deep Learning in Hybrid Earth Surface System Modelling”为题系统地总结了地球表层系统建模
2023年5月28日,中国地理学会基于“科学数据集综合影响力积分”(Comprehensive Data Impact Score – CDIS)的概念和“科学数据集综合影响力积分计算方法“(刘闯,2023),统计出2018-2022年在中国地理学会联合主办的《全球变化数据仓储电子杂志(电子版)》出版的每一个数据集综合影响力积分。
<b>发</b>保护中提出的重要战略理念,兼具全局性战略思维与系统性治理方案的双重属性,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为进一步加强地理学支撑陆海统筹方面的科学研究,推动地理学多领域及其与关联学科的互鉴合作,更好地<b>发</b>挥地理学成果在服务创新驱动区域高质量<b>发</b>展中的重要作用,中国地理学会决定,将“2025年中国地理学会春季年会暨中国地理编辑出版年会”与“2025年中国城市与区域管理学术年会”联合举行。
<b>发</b>展,促进中外学者更好的分享经验与成果,昂热大学、宁波大学、法国特色小城镇协会、中国地理学会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等单位拟于2025年7月8日至10日在法国卢瓦尔河谷大区索米尔市高教园区召开第十二届中欧国际旅游研讨会暨中国地理学会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第十六届旅游国际学术前沿研讨会,分享中外遗产村落与旅游研究前沿,共商遗产村落与旅游协同共赢的可持续<b>发</b>展之路。
<b>发</b>展的重要措施。为搭建自然灾害综合风险防范与韧性社会建设研究高端交流与合作平台,推进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常态化普查成果应用,支撑和保障新质生产力与区域可持续<b>发</b>展,拟定于2025年8月22–25日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中国地理学会自然灾害风险与综合减灾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为“专委会”)第六届学术年会。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邮政编码:100101
电子信箱:gsc@igsnrr.ac.cn
电 话:010-64870663
传 真:010-64870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