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通知 (第一轮)
发布时间:2018-05-07 来源:中国地理学会

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通知

(第一轮)

会议时间:201172425日(723日报到,726离会)

会议地点:新疆乌鲁木齐市

会议规模:8001000

主办单位:中国地理学会

承办单位: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协办单位: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新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

   新疆地理学会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一、会议主题: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


二、分会场主题与召集人


1、主题分会场:地理学发展大讨论

召集人:宋长青(GSC副理事长、学术工作委员会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研究员)

史培军(GSC副理事长、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2、专题分会场:土地系统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召集人:张镱锂(GSC自然地理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鹏(GSC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


3、专题分会场:气候变化的区域响应

召集人:葛全胜(GSC气候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方修琦(GSC气候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教授)


4、专题分会场:干旱半干旱区水文-生态过程与水资源利用

召集人:周成虎(GSC水文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于静洁(GSC水文地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5、专题分会场:区域性污染物的环境行为、效应与控制技术

召集人:陶    澍(GSC副理事长;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涛(GSC环境地理与化学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6、专题分会场:医学地理发展探讨

召集人:王五一(GSC医学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杨林生GSC医学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7、专题分会场:环境变化与文明演化

召集人:朱    诚(GSC环境变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教授)

于志勇(新疆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8、专题分会场:沙漠环境与沙漠化

召集人:     涛(GSC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

    保(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教授)


9、专题分会场:经济地理学思维

召集人:刘卫东(GSC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贺灿飞(GSC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


10、专题分会场:区域与城市交通研究

召集人:金凤君(GSC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曹小曙(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


11、专题分会场: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的人文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

召集人:方创琳(GSC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周尚意(GSC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地理与遥感科学学院教授)


12、专题分会场:中国西部城镇化新机遇

召集人:顾朝林(GSC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张小雷(GSC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


13、专题分会场:新地缘政治经济学结构:产业分工、世界城市和和平科学

召集人:王     铮(GSC城市与区域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研究所研究员)

李国平(GSC城市与区域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中国城市管理研究中心教授)


14、专题分会场:旅游地理学创新与发展

召集人:保继刚(GSC副理事长;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教授

杨兆萍(GSC世界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


15、专题分会场:和谐城乡与新农村建设

召集人:刘彦随(GSC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杨德刚(GSC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


16、专题分会场:数量地理最新进展与应用

召集人:梁    怡(GSC数量与计算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香港中文大学地理与资源管理学系教授)

黄叶芳GSC数量与计算地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香港中文大学地理与资源管理学系教授)


17、专题分会场:跨越时空:三百年来的中国历史地理学

召集人:侯甬坚(GSC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

吴松弟(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


18、专题分会场:文化与自然遗产的地理学研究

召集人:阙维民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

徐红罡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教授)


19、专题分会场:国际河流资源、环境、安全与合作

召集人:何大明(GSC跨境流域与区域合作研究组组长;云南大学亚洲国际河流研究中心教授)

胡金明GSC跨境流域与区域合作研究组秘书长;云南大学亚洲国际河流研究中心教授)


20、专题分会场:地理信息科学的理论、方法与区域应用

召集人:    曦(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

齐清文(GSC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21、专题分会场:基础地理教育与教学

召集人:韦志榕(GSC地理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

           奕(GSC理事;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特级教师)


22、专题分会场:国际地理竞赛动态与地理教学改革

召集人:王    民(GSC地理奥赛工作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教授)

张亚南(GSC理事;教育部考试中心研究员)


23、专题分会场:中美地理教育研究(English Session

召集人:Michael Solem (Educational Affairs Director,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

蔚东英(GSC地理奥赛工作组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24、专题分会场:大学校长、院长论坛(高等地理教育问题探讨)

召集人:俞立中(GSC副理事长;华东师范大学校长)

塔希普拉提·特依拜(新疆大学校长)


25、专题分会场:第六届全国地理学研究生学术年会(详细内容见研究生学术年会通知)

召集人:王少华(全国地理学研究生联合会主席、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姬洪亮(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研究生会、硕士研究生)


26、专题分会场:全球化、区域化与中国“走出去”战略

召集人:杜德斌(GSC世界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

        李同升(GSC世界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


27、专题分会场:人类-环境耦合系统与综合自然地理学

召集人:蔡运龙(GSC原副理事长;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

        蒙吉军(GSC青年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副教授)

28、专题分会场:主体功能区划理论方法及在“十二五”规划中的应用

召集人:樊   杰(GSC区域规划研究分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曾  刚(GSC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

29、专题分会场:地理学思想与方法

召集人:蔡运龙(GSC原副理事长;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

           柴彦威(GSC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

三、会议初步安排

1、2011年中国地理学会学术年会(23日报到;24日上午大会开幕式及大会报告、24日下午地理科学发展大讨论;25日全天分会场交流)

2、中国地理学会十届二次全体理事会议(23日下午)

3、中国地理学会十届五次常务理事会议(23日晚上)

4、第六届全国地理学研究生学术年会(7月22日报到,7月23日开会;24-25日参加2011年中国地理学会学术年会)


四、报名与论文摘要提交办法

     1、参会报名:请拟参会人员填写参会报名表(见附件),于2011615前通过电子邮件或邮局快件发送到会议联络处。

2、提交论文:口头报告和墙报交流均须提交论文摘要。提交论文摘要截止日期为201165。为了鼓励和支持青年地理工作者参加学术会议,本届大会将评选青年优秀论文20篇,颁发奖励证书和奖金。参评作者年龄在35岁以下,中国地理学会普通会员或学生会员优先。

3、论文摘要格式要求:大会将印刷论文摘要集。论文摘要应包括论文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学习)单位、所在省市、邮政编码和电子信箱,以及关键词(3-5个)、摘要正文。每篇摘要正文字数在500600字,不列参考文献。文件格式为MS Word

4、申报青年优秀论文奖者,请同时提交论文全文;全文除上述要求外,还需要附有参考文献。

5、提交方法:请通过电子邮件以附件形式发送到:gsc2011@igsnrr.ac.cngsc2011@ms.xjb.ac.cn


五、会议费用

 参会者需缴纳会议注册费,中国地理学会有效注册会员850/人,一般参会者(非会员)1000/人;学生参会者600/人(其中,同时参加研究生学术年会者700/人)


六、食宿安排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膳食由会议组委会统一安排、支付;住宿可自行安排,也可通过会议组委会进行安排。具体房源情况见第二号通知。


七、会后科学考察

会后将安排多条考察路线,具体情况见第二号通知


八、大会组织机构

大会主席

刘燕华  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国务院参事;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大会学术指导委员会(以姓氏拼音为序)

陆大道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理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秦大河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理学会名誉理事长、国际地理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气象局研究员

刘昌明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理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孙鸿烈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李吉均  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教授

程国栋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院长、研究员

童庆禧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教授

叶嘉安  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大学教授

姚檀栋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院长、教授

刘兴土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

石玉林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李文华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生态学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孙九林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刘纪远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保继刚  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山大学校长助理、旅游学院院长、教授

陈发虎  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兰州大学副校长、教授

        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

傅伯杰  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

宫辉力  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首都师范大学常务副校长、教授

史培军  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常务副校长、教授

宋长青  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副主任、研究员

        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杨桂山  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俞立中  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华东师范大学校长、教授

冯仁国  中国地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副局长、研究员

许世远  中国地理学会原副理事长;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

蔡运龙  中国地理学会原副理事长;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

佘之祥  中国地理学会原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研究员

许学强  中国地理学会原副理事长;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

夏训诚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

塔希普拉提·特依拜   新疆大学校长、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

Alexander B. Murphy   美国地理学家协会(AAG)前主席;俄勒冈大学地理系教授
Dietrich Soyez 
国际地理联合会副主席;德国科隆大学教授

Douglas Richardson  美国地理学家协会(AAG)执行主任

Mei-Po Kwan   美国俄亥俄大学地理系教授

大会组织委员会

 

张小雷  新疆科技厅厅长,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院长、研究员;

中国地理学会常务理事,新疆地理学会理事长

        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执行主席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副理事长,新疆自然资源学会理事长

秘书长

张国友  中国地理学会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副秘书长:

杨德刚  新疆地理学会秘书长;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

海米提·依米提  新疆师范大学副校长、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教授

刘志辉  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教授;新疆地理学会副理事长


十、大会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鲁木齐市北京南路40号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GSC2011”组委会

邮政编码:830011

人:王存牛  杨德刚

联系电话:0991-7885336

电子信箱:gsc2011@igsnrr.ac.cngsc2011@ms.xjb.ac.cn

会议网址:http://www.gsc.org.cn



联系我们

中国地理学会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邮政编码:100101

电子信箱:gsc@igsnrr.ac.cn

主页网址:http://www.gsc.org.cn

电 话:010-64870663

传 真:010-64870663

版权所有:© 2001-2025 中国地理学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邮编:100101
电话:010-64870663      传真:010-64870663      E-mail:gsc@igsnrr.ac.cn
备案/许可证号码:京ICP备18020997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3842
技术支持:北京智联软件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