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形成机理与风险分析学术研讨会 (1号通知)
发布时间:2018-05-07 来源:中国地理学会

2012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形成机理与风险分析学术研讨会

(1号通知)

 

        近年来随着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率的提高、区域性强烈地震的影响、工程建设扰动强度的加剧,我国自然灾害,尤其是山地灾害的发生频率与危害明显增加,对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造成较大影响。汶川地震灾区2008年9.24北川县群发性泥石流、2010年8.14、8.19群发性山洪泥石流、2010年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2011年汶川高家沟7.5特大泥石流、雅江7.12特大山洪泥石流都造成巨大损失。如何有效、科学应对特大山地灾害成为我国,尤其是西南山区当前面临的巨大挑战。

        为了科学应对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减少损失,推动科学减灾,中国科学院水利部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清华大学、四川大学、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泥石流滑坡专业委员会、973项目“中国西部特大山洪泥石流形成机理与风险分析”项目组、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联合发起召开“2012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形成机理与风险分析学术研讨会”,现将会议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议名称:“2012全国特大山地灾害学术研讨会”

        二、会议组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清华大学

        四川大学

        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泥石流滑坡专业委员会

        973项目“中国西部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形成机理与风险分析”项目组

        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三、会议地点:四川省成都市(开会宾馆在二号通知中确定)

        四、会议日程安排

      (1)会前考察:9月13日

     (考察对象:都江堰龙溪河群发性山洪泥石流、牛圈沟高频泥石流、红椿沟特大泥石流、高家沟特大泥石流、肖家沟特大泥石流、蟹子沟特大泥石流)

      (2)9月14日:开幕式、学术报告与交流

          9月15日:学术报告与交流、闭幕式

        五、会议研讨主题

        1.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形成条件与机理

        2.特大山洪泥石流运动力学特征与数值模拟

        3.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模式与机理

        4.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风险分析方法与评价

        5.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监测预警方法与技术

        6.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防治新技术(含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

        7.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风险管理

        七、大会投稿

        本次会议交流语言为中文,欢迎相关科研院所、高校及工程技术单位的科研人员踊跃投稿,进行学术交流。大会收到论文将集结成册以电子版形式发给参会代表,其中的优秀稿件将由组委会推荐给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院版)(EI)正式出版。论文审稿及出版事项由编辑部办理。论文摘要及全文请提交大会秘书处。

        八、重要时间节点

        1. 2012年4月01日     大会1号通知

        2. 2012年5月15日   摘要提交截止

        3. 2012年5月31日     论文摘要接收通知

        4. 2012年6月30日    大会2号通知

        5. 2012年8月15日     论文全文提交截止

        6. 2012年9月12日     会前考察人员报到

        7. 2012年9月13日     会前考察、大会现场报道

        8. 2012年9月14日     大会开幕式、特邀报告、学术报告与交流、招待晚宴

        9. 2012年9月15日  学术报告与交流、大会闭幕式

        九、会议费用

        1.会议注册费:800元/人, 学生500元/人(注:注册费不含会前考察费用)。

        2.会议期间与会人员住宿费自理

        十、大会秘书处及联系方式

        秘书长:

        陈晓清 博 士 手机:13008104468 E-mail:xqchen@imde.ac.cn

        秘    书:

        葛永刚 博 士 手机:13458696758 E-mail:gyg@imde. ac.cn

        谭荣志 女 士 手机:13438198218 E-mail:tanrz@imde.ac.cn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2012年4月1日


联系我们

中国地理学会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邮政编码:100101

电子信箱:gsc@igsnrr.ac.cn

主页网址:http://www.gsc.org.cn

电 话:010-64870663

传 真:010-64870663

版权所有:© 2001-2025 中国地理学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邮编:100101
电话:010-64870663      传真:010-64870663      E-mail:gsc@igsnrr.ac.cn
备案/许可证号码:京ICP备18020997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3842
技术支持:北京智联软件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