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国人文地理学术年会暨中国地理学会 2013年西北地区学术年会通知 (第一号)
生态文明建设是促进“四化”同步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和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城乡作为承载“五位一体”社会主义建设的区域单元,其发展转型是国家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战略问题。在城乡转型发展过程中,贯彻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协调,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努力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城乡发展模式,已成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人地关系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为了促进我国人文地理学研究和教学工作,推动我国人文地理学科发展,发挥人文地理学在城乡发展转型、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社会进步、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作用,交流人文地理学研究和教学领域新理论、新方法及分享相关研究成果,交流基础地理教育教学研究成果,经中国地理学会批准,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理学会西北地区代表处定于2013年8月16-19日在甘肃省兰州市举办“2013年中国人文地理学术年会暨中国地理学会2013年西北地区学术年会”,会期2天,欢迎全国各地的中国地理学会会员和国内外学术界同仁参加。为做好本次会议的各项准备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会议主题与内容 1、会议主题 城乡发展转型与生态文明建设 2、会议内容 人文地理年会讨论重点 (1)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生态安全 (2)新型城市化与城乡协调发展 (3)循环经济与发展模式转型 (4)人文地理学理论与方法创新 (5)流动性与社会空间 (6)文化地理、民族文化与创意产业 (7)生态旅游与地方减贫 (8)中学地理教育与教学研究 西北地区学术年会讨论重点 (9)西北人地关系协调与政策导向 (10)西部大开放与西部大开发 (11)古绿洲、古城镇与西北历史地理 (12)西北生态环境变化与生态建设 (13)干旱区气候变化与全球变化响应 (14)西北地区主要陆表过程 (15)西北地质灾害防治的科学与管理 二、会议规模、时间与地点 1、会议规模:300人左右 2、会议时间:2013年8月16-18日。8月16号全天报到,17-18日会议,19日离会或会后考察。 3、会议地点:甘肃兰州(住宿宾馆和会议地点详见2号通知) 三、会议主办与承办单位 主办单位:中国地理学会 承办单位: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 中国地理学会西北地区代表处 协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兰州大学西部环境与气候变化研究院 甘肃省地理学会 陕西省地理学会 青海省地理学会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理学会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理学会 四、会议学术指导委员会 李吉均 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教授 程国栋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主任,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 陆大道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秦大河 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姚檀栋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 赖远明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副所长 宋长青 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球科学部副主任 刘 毅 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所长 王 涛 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院长 保继刚 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山大学校长助理兼旅游学院院长 陈发虎 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兰州大学副校长 马 巍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所长 冷疏影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处长、研究员 王恩涌 中国地理学会前任副理事长,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 许学强 中国地理学会前任副理事长,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 郭来喜 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前任主任,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毛汉英 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前任主任,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五、大会组委会 主 席 方创琳 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张廷军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院长、国家千人特聘教授 副主席 张国友 中国地理学会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王宁练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石培基 甘肃省地理学会理事长,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前任院长、教授 张小雷 新疆地理学会理事长,新疆科技厅厅长、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院长、研究员 孟兴民 兰州大学西部环境与气候变化研究院院长、教授 曹明明 陕西省地理学会理事长,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教授 延军平 陕西省地理学会理事长,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教授 米文宝 宁夏地理学会理事长,宁夏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教授 刘峰贵 青海省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青海师范大学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 委 员 周尚意 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地理与遥感学院教授 陆玉麒 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 朱 竑 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 修春亮 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 薛德升 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副院长、教授 罗 静 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院长,教授 李九全 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西安外国语大学人文地理所教授 冯 健 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副教授 王乃昂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前任院长、地理科学系主任、教授 赵 军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教授 杨永春 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城市与资源研究所副所长、教授 陈兴鹏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人文地理研究所所长、教授 张迎梅 兰州大学科技处处长、教授 陈文江 兰州大学社科处处长、教授 大会秘书长 杨永春 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城市与资源研究所副所长、教授 会务秘书:张子龙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讲师 黄银洲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讲师 六、会议活动安排 1、邀请知名人文地理学家做大会学术报告 2、进行人文地理分会场学术报告与交流 3、举行人地关系与西部持续发展的重大学术专题讨论 4、召开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第4次工作会议 5、召开中国地理学会西北地区代表处第1次工作会议 6、评选、表彰中国人文地理年会青年优秀论文 7、会议考察 A线路:丝绸之路甘肃段(兰州-嘉峪关-敦煌) B线路:民族风情文化(兰州-拉卜楞寺-九寨沟,途经郎木寺) 七、会议论文征集 1.论文内容:论文题目、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邮编、中文摘要(300-500字)、关键词(3-5个)、正文、参考文献,以及相应的论文英文题目、姓名、单位、英文摘要、关键词。其它格式请参照《人文地理》杂志格式撰写。 2.论文首页脚注处注明“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月、性别、职务与职称、主要研究方向,以及详细通讯地址、联系电话、E-mail。 3.要求文章论点明确、文字通顺、数据可靠、文责自负。征文格式为word文档。 4.请通过电子邮件将论文发至会议联系人(zhangzl@lzu.edu.cn),截稿时间为2013年7月15日。 5.组委会将对提交的论文全文进行审核,符合会议主题和学术规范的论文第一(或代表)作者将被邀请为本次会议的正式代表(邀请通知于7月5日前以邮件形式发出),并将入选论文进行编辑整理。会议优秀论文将推荐在《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地理科学》、《人文地理》等重要刊物正式发表。 八、会务费及其他有关事项 1、参会者需缴纳会议注册费,一般代表900元/人(含参会许可、会议资料、会议期间用餐等),中国地理学会有效注册会员750元/人;学生代表450元/人(含参会许可、会议资料、会议期间用餐等)。住宿、交通费及会后考察费用自理。 2、收到本通知后,请与会代表一定在2013年6月30日之前将回执单以传真或电子邮件形式发送给会议联系人,以便落实人数及发出第2号通知。
会议联系人:杨永春 yangych@lzu.edu.cn 15101221761 张子龙 zhangzl@lzu.edu.cn 18693931926 黄银洲 yzhhuang@lzu.edu.cn 13893398435 通讯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天水南路222号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730000)
注册表下载:2013年中国人文地理学术年会暨GSC2013年西北地区学术年会注册表.doc
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中国地理学会西北地区代表处 2013年2月5日 |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邮政编码:100101
电子信箱:gsc@igsnrr.ac.cn
电 话:010-64870663
传 真:010-64870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