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旅游地理教育与理论实践创新研讨会暨中国地理学会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30周年纪念活动圆满结束
发布时间:2022-11-28 来源:中国地理学会

11月27日,2022旅游地理教育与理论实践创新研讨会暨中国地理学会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30周年纪念活动隆重召开。本次研讨会由中国地理学会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以下简称“专委会”)会主办,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承办,会议得到了《地理学报》、《经济地理》、《旅游学刊》、《中国生态旅游》、《人文地理》、《旅游科学》、《旅游论坛》、《TOURISM GEOGRAPHIES》、《TOURISTS STUDIES》等期刊的大力支持。会议采取定向邀请报名的方式开展,共有全国逾40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10名专家学者参会,会议主会场由中山大学旅游学院线上开展,旅游地理专委会通过在线平台对会议进行了全程转播,共有逾2000 人收看了会议,人气峰值达 500人。


图片

图1:与会嘉宾线上合影留念


会议的开幕式由中国地理学会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主任、中山大学旅游学院院长徐红罡教授主持,中山大学副校长李善民教授、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国友研究员、中国地理学会常务理事朱竑教授先后在开幕式上致辞。李善民副校长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表示将继续大力支持旅游学院的发展,助力徐院长完成专委会赋予的新历史使命。张国友秘书长回顾了旅游地理专业委员的创办和发展历程,高度赞扬了专委会在学术产出、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公众科普方面的突出贡献。朱竑教授从学科成长、人才培养、中国特色理论等方面表达了对旅游地理学发展的期待。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委会、经济地理专委会、文化地理专委会、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专委会、城市地理专委会、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委会为本次纪念活动发来祝辞,对旅游地理的工作成果与学科发展给予高度评价,并期待未来与旅游地理一同,推动中国地理学发展。


在开幕式之后,大会发布了专委会精心制作的成立30周年纪念视频,包含“致敬陈传康先生纪念视频”、“致敬郭来喜先生纪念视频”、“缅怀彭华老师视频”、“缅怀汪宇明老师视频”、“我与旅游地理”系列视频”以及“Geoffrey Wall教授祝辞”6个部分。尽管在云端相聚,但真情流露的纪念视频,让疫情影响下的广州主会场多了一份温暖,更收到了参会嘉宾和老师们的美赞。

图片

图2:陈传康先生纪念视频


大会主旨报告部分由专委会秘书长刘逸副教授主持。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保继刚教授率先回顾了我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及开创代学者高瞻远瞩确立学科地位的历史,并指出当前旅游地理学面临的代际转换挑战。专委会前主任南京大学张捷教授围绕“中国旅游地理的学科问题和学术影响”展开探讨,阐述了中国旅游地理学发展背景、学术共同体的突出影响、学科建设和研究视野等问题,并倡导学者们去尝试构建旅游地理学自身的研究范式。安徽师范大学副校长陆林教授在其“中国旅游地理的人才培养和教育”的主旨报告中,系统分析了本科、硕士、博士阶段教育教学的不同特征,阐述了教学工作对职后人才发展的重要意义。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吴必虎教授从旅游空间结构、城市(目的地)旅游竞争力、社区吸引物权、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与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等方面,阐述了旅游地理学的社会贡献。最后现任专委会主任徐红罡教授从国际旅游研究视野出发,回顾了中国旅游地理的发展历程,在国际学术景观中的位置以及主要贡献,提出了中国旅游地理学进一步国际化的议程展望。在下午举行的圆桌学术沙龙中,老中青三代学者齐聚一堂,围绕旅游地理多学科交叉、旅游地理学术出版、旅游地理专业教育与公共教育、旅游地理学术共同体的遗产与未来等4个主题畅所欲言,气氛十分热烈。


大会闭幕式由专委会秘书长南京大学张宏磊副教授主持。闭幕式上,徐红罡主任首先发布了旅游地理经典文献清单,含1本经典书籍和10篇经典论文,为广大旅游地理学者、学子和爱好者提供一个快速认识学科的最佳方式。


随后,张捷教授和保继刚教授代表专委会,分别为安徽师范大学的陆林教授、陕西师范大学的马耀峰教授颁发了“中国旅游地理学杰出贡献奖”,为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Geoffrey Wall教授、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的Alan A. Lew教授颁发了“旅游地理学海外杰出贡献奖”。


图片


闭幕式中,徐红罡主任代表专委会,正式发布“珠海宣言”,为中国旅游地理学发展指明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最后,徐红罡主任向已卸任的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成员颁发感谢状,感谢这些学者为中国旅游地理学发展所做的贡献。也向各专委会的祝贺和支持表以深深的感谢。


至此,2022旅游地理教育与理论实践创新研讨会暨中国地理学会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30周年纪念活动圆满结束!本次活动发布的纪念视频、经典文献和珠海宣言,将陆续在“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公众号发布,敬请关注。



附:旅游地理经典文献清单

1.任美锷.自然风景与地质构造[J].地理学报,1940, 7(00):1-6.

2.陈传康,旅游区的规划与观赏原理. 北京大学旅游学院筹备处(旅游地理教研室)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观赏》. 1981, 23-98.

3.郭来喜. 旅游地理学,《人文地理学概说》. 李旭旦主编, 科学出版社, 1985

4.陈健昌,保继刚. 旅游者的行为研究及其实践意义[J]. 地理研究,1988,7(03):44-51.

5.陈传康,高豫功,俞孔坚,彭华.丹霞风景名胜区的旅游开发研究[J].地理学报,1990,57(03):284-294.

6.陆林. 山岳风景区旅游者空间行为研究──兼论黄山与美国黄石公园之比较[J]. 地理学报,1996,63(04):315-321.

7.保继刚.主题公园发展的影响因素系统分析[J].地理学报,1997, 52(03):237-245.

8.张捷,都金康,周寅康,张思彦,潘冰. 自然观光旅游地客源市场的空间结构研究——以九寨沟及比较风景区为例[J]. 地理学报,1999,54(04):357-364.

9.郭来喜,吴必虎,刘锋,范业正.中国旅游资源分类系统与类型评价[J].地

理学报,2000, 55(03):294-301.

10.吴必虎. 大城市环城游憩带(ReBAM)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 地理科学,2001,13(04):354-359.


供稿:中国地理学会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


联系我们

中国地理学会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邮政编码:100101

电子信箱:gsc@igsnrr.ac.cn

主页网址:http://www.gsc.org.cn

电 话:010-64870663

传 真:010-64870663

版权所有:© 2001-2025 中国地理学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邮编:100101
电话:010-64870663      传真:010-64870663      E-mail:gsc@igsnrr.ac.cn
备案/许可证号码:京ICP备18020997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3842
技术支持:北京智联软件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