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地理学科评议组2025年工作(扩大)会议暨面向2035的地理学研究生教育高峰论坛在湖南师范大学顺利召开
发布时间:2025-05-18 来源:中国地理学会

5月9-11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地理学科评议组2025年工作(扩大)会议暨面向2035的地理学研究生教育高峰论坛在湖南师范大学举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地理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地理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单位负责人等60余位专家学者以及特邀嘉宾出席会议。本次会议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地理学科评议组主办,湖南师范大学和湖南省地理学会承办,湖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洞庭湖流域生态环境变化与固碳增汇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地理空间大数据挖掘与应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以及城乡转型过程与效应湖南师范大学重点实验室联合协办。 

图片

开幕式现场

5月10日上午举行了会议开幕式。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刘仲华教授致欢迎词,介绍了湖南师大的基本情况、发展历史和办学成绩,向长期以来支持和指导湖南师范大学地理学科发展的兄弟院校及社会同仁表达了感谢。地理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地理学会会士、北京师范大学史培军教授对湖南师大高度重视地理学科发展建设给予了肯定,并指出希望通过与会专家集思广益、交流互鉴、献策献智,共同推动Al时代地理学科发展和地理学研究生教育取得新成绩。中国地理学会常务理事、执行秘书长王岱在致辞中强调,地理学科评议组是支撑我国学科高质量建设和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智囊团,在与中国地理学会的合作中,通过职能互补、资源共享和协同创新,共同构建了中国地理学科高质量发展的“双引擎”模式。地理学科评议组秘书长、中国地理学会会士、北京师范大学宋长青教授主持大会开幕式,湖南师范大学副校长杨震教授介绍了与会领导和嘉宾。出席开幕式的评议组成员还有武汉大学杜清运教授、兰州大学勾晓华教授、首都师范大学李小娟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刘敏教授、南京大学鹿化煜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汤国安教授、中山大学薛德升教授。


开幕式后的主旨报告环节,史培军教授、杜清运教授、刘敏教授、薛德升教授先后作了题为“Al时代的地理学人才培养兼论地理协同论”“地理信息数智化人才培养模式及配套课程建设实践”“GeoAl:地理学研究生培养的新方向与新范式”“地理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思考”的报告。湖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院长周国华教授为与会嘉宾介绍了湖南师范大学地理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探索。主旨报告环节由勾晓华教授、鹿化煜教授主持。


10日下午,会议开设了两个平行分论坛。其中“面向2035的地理学研究生教育院长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部部长李小雁教授和南京师范大学汤国安教授主持。河南大学学术副校长、中国地理学会会士刘彦随教授,河海大学地理与遥感学院院长周丰教授,云南师范大学地理学部主任陈光杰教授,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院长吴福忠教授,浙江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林红军教授,河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院长李仁杰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副院长赵耀龙教授分别围绕“三合一体,STEP引领:地理学拔尖创新人才的协同育人机制与实施路径”“河海大学地理学科建设基础与人才培养思路”“云南师范大学地理学研究生培养现状与综合改革思路”“地方师范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一些思考与实践”“AI赋能地理科技论文写作研究生课程的构建与实践”“AI时代的本研双向协同混合培养模式—地方高校人才培养路径探索”“华南师范大学地理学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作了专题报告。


“地理学学科建设与青年人才培养论坛”由湖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院长周国华教授主持。学院党委书记刘忠耿代表学院对与会专家和领导积极参与指导湖南师范大学地理学科发展建设表达了衷心感谢,学院副院长李忠武教授报告了“洞庭湖流域生态环境变化与固碳增汇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情况。地理科学学院青年教师代表围绕学科建设与个人发展作发言汇报,与会专家进行了深入指导并提出了宝贵建议。


在会议闭幕式上,汤国安教授主持了“座谈交流”环节。现场气氛热烈,参会的全国地理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单位领导踊跃发言,就地理学人才培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进行了研讨。宋长青教授主持了“会议总结”环节,并对会议成果——《面向AI时代的高质量地理学人才培养倡议》进行了解读。史培军教授在总结致辞中,展望了地理学的未来发展,并号召大家共同开创AI时代地理学的新辉煌。 


图片

与会者合影


联系我们

中国地理学会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邮政编码:100101

电子信箱:gsc@igsnrr.ac.cn

主页网址:http://www.gsc.org.cn

电 话:010-64870663

传 真:010-64870663

版权所有:© 2001-2025 中国地理学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邮编:100101
电话:010-64870663      传真:010-64870663      E-mail:gsc@igsnrr.ac.cn
备案/许可证号码:京ICP备18020997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3842
技术支持:北京智联软件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