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届释光与电子自旋共振测年学术讨论会在福州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5-05-20 来源:中国地理学会

2025年5月8-11日,第十九届释光与电子自旋共振测年学术讨论会在福州市成功举办。会议由中国地理学会地理测年技术分会和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文物分析检测技术专业委员会主办,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承办,上海博物馆和福建省地理学会协办。本次会议的主题为“释光与电子自旋共振测年技术与多学科融合发展”,吸引了来自全国相关领域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学者、研究生共计200余人参会。

5月9日上午举行了会议开幕式。福建师范大学副校长吴剑锋,中国地理学会理事、地理测年技术分会主任、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研究员赵晖,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文物分析检测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上海博物馆研究馆员丁忠明先后致辞。吴剑锋副校长在致辞中指出,近年来,年代测试技术和方法的创新发展带来地理学与考古学研究范式的深刻变革,大幅扩展了研究的时空范围与覆盖领域。本次会议的召开是顺时应势之举,为国内外专家学者搭建了交流研讨、融通睿智的平台,必将进一步推动中国释光与电子自旋共振测年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赵晖研究员在致辞中强调,中国地理学会地理测年技术分会将携手分会委员会的全体同仁,秉承本学科优良传统,开拓创新,确保这一学术平台始终保持卓越的交流品质,推动会议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同时指出,本次研讨会三分之二的报告都是由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主讲,充分彰显了本领域旺盛的学术活力与巨大的发展潜力。丁忠明在致辞中表示,期待专家学者与文保科技界通过思想碰撞与智慧交融,在测年机理研究、新方法开发、多技术联用等方向取得更多创新性成果,开展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合作,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科技支撑。大会开幕式由中国地理学会常务理事、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院长吴福忠教授主持。

开幕式后的大会报告环节,北京大学周力平教授、汕头大学赖忠平教授、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李波教授、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隆浩研究员、云南大学韩非副研究员,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方克艳研究员分别作了题为《孟加拉湾及周边沉积物石英释光灵敏度特征及其多解性》《年代是最好的指标》《石英单颗粒光释光的贝叶斯分析技术与应用:以云南龙潭旧石器遗址为例》《地学测年需求的释光方案》《ESR化石测年的上限与下限制约因素研究》《树木年代学与全球变化》大会报告。大会报告由中国地理学会地理测年技术分会副主任、北京大学张家富教授主持。

5月9日下午和5月10日举行的分会场报告,为参会学者及研究生提供了交流学术和思想碰撞的平台。与会者围绕释光与电子自旋共振测年的基础理论和方法、释光与ESR在地球科学、文物保护和考古学中的应用等主题,进行了63场学术报告。

5月10日下午举行了自由讨论和大会闭幕式。香港大学李盛华教授、北京大学周力平教授、张家富教授和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尹功明研究员分别发言,与会代表纷纷发言,自由讨论气氛热烈。会议最后,赵晖研究员对本次会议做了总结发言,对参会代表、特邀嘉宾和本次会议承办单位表达了谢意。大会闭幕式由中国地理学会地理测年技术分会委员、福建师范大学靳建辉副教授主持。

根据中国地理学会有关通知精神,为了充分发挥地理测年技术分会在学科发展和学术传播中的模范带头作用,会议期间,中国地理学会地理测年技术分会和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文物分析检测技术专委会召开了2025年度联合工作会议,讨论了第二十届释光与电子自旋共振测年学术讨论会的举办地和承办单位。初步决定下届会议由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在新疆喀什举办。


联系我们

中国地理学会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邮政编码:100101

电子信箱:gsc@igsnrr.ac.cn

主页网址:http://www.gsc.org.cn

电 话:010-64870663

传 真:010-64870663

版权所有:© 2001-2025 中国地理学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邮编:100101
电话:010-64870663      传真:010-64870663      E-mail:gsc@igsnrr.ac.cn
备案/许可证号码:京ICP备18020997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3842
技术支持:北京智联软件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