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举办第二届“星湖杯”地图设计大赛的通知(第二号)
发布时间:2025-07-25 来源:中国地理学会

由中国测绘学会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委员会、中国地理学会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委员会、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制图专业委员会、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地图工作委员会、自然资源部地图文化与创意工程技术创新中心主办,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中国地图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武汉市测绘研究院承办的“第二届‘星湖杯’地图设计大赛”将于2025年9月开展初赛作品评审,现将大赛活动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赛道要求

1. 纸质/静态地图设计赛道

以经典地图表示方法为基础,综合使用(但不限于)叙事可视化、地理计算与模拟、时空(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方法,集成信息图表、文本描述等,依托纸质或其他静态媒介,对特定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及动态发展过程进行科学表征。

本赛道强调:清晰的叙事逻辑,鼓励融合本土化的制图知识和方法。

2. 数字/动态地图设计赛道

在数智媒介上呈现的、集成多种媒体形式(图、文、声音、视频等)表现的虚拟空间场景。

本赛道强调:充分利用新型数智媒介和动态交互可视化技术,表达和叙述自然、人文地理过程,营造丰富的感官交互、三维沉浸感。

3. 创意/新型地图设计赛道

使用或引入新颖的地图设计手段,在视觉传达层面上有效提升地图的吸引力,推动地图科学表征功能与艺术表现的平衡。

本赛道强调:(1)创意设计,强调地图设计的创新性、艺术性和叙事性;或(2)产品设计,将地图元素与具体的产品形态、功能等有机结合,强调地图产品的创意设计(如地图科普、地图文创产品等)。

4. 地图设计研究/学位论文赛道

提出地图设计/制作的新理论、新思路、新方法。

本赛道强调:(1)理论研究,强调原创性、指导性和适用性,能够指导地图设计;或(2)方法研究,提出新型的地图设计/制作方法,并最终以此制作出具体的地图。


二、组织单位

指导单位:

中国测绘学会

中国地理学会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测绘学会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委员会

中国地理学会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委员会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制图专业委员会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地图工作委员会

自然资源部地图文化与创意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中国地图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

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

武汉市测绘研究院

    

   三、大赛顾问

王家耀院士、郭仁忠院士


四、大赛主席

杜清运、孙群、葛咏、王英杰、沈焕锋、陈平、张志华、曾浩


五、组织工作委员会

苏世亮、周  炤、王江浩、张  岸、张雨霁、亢孟军、卜庆华、王  玮、姚  岚


六、作品提交形式

1. 作品集中提交时间截止日期为2025年8月31日,提交通道为:


2. 为鼓励产出更好的地图作品,允许参赛团队/个人对已报名作品名称、赛道、成员和指导教师等信息进行调整,最终评审以提交的作品信息为准。每项作品只能选择1个赛道。组委会有权根据作品内容及形式,调整作品的参赛赛道。

3. 对作品提交形式的说明

(1)地图作品类

提交作品应至少包含两个文件信息:作品文件+设计说明文件。设计说明文件应以pdf文件形式提交,简要介绍包括设计理念、方法和版式等信息,字数一般不超过1500字。

所有以静态图片形式提交的地图作品文件,应满足:要有明确的版式尺寸,适合后续作品的打印展出;格式为pdf,不低于300dpi;在保证清晰度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文件大小(不超过100M)。

以视频形式提交的作品文件,应满足:采用主流的视频格式(如MP4等);在保证清晰度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文件大小(不超过300M)。

以电子地图形式设计的作品,应满足:录制电子地图播放或交互过程,以体现整个设计理念;采用主流的视频格式(如MP4等);在保证清晰度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文件大小(不超过300M)。

以实物形式设计的作品,应满足:初赛阶段不提交实物作品,待进入复赛阶段,再提供实物作品;应通过拍摄方式全面展现实物作品的特点,以图片或视频的形式提交作品;在保证清晰度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文件大小(不超过300M)。

(2)研究/学位论文类

提交作品应至少包含:研究亮点+论文全文。研究亮点高度凝练论文的创新贡献,分点列出,每点不超过100字,总计不超过5点。论文全文应包括题目、摘要、全文和参考文献。研究亮点和论文全文需整合为一个pdf文件进行提交。

4. 初赛作品采取双盲评审。在参赛作品文件和设计说明文件中不允许包含任何涉及参赛团队单位、姓名等信息,否则视为放弃。参赛作品评审流程:

5. 严格遵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所有参赛作品均应符合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无知识产权争议,无涉密问题,不得存在剽窃、抄袭、伪造、篡改等学术不端行为,禁止直接使用AI工具生成地图作品/论文,参加过其他竞赛并获奖的作品请勿重复参赛。

6. 大赛组委会保留对本次大赛的最终解释权。

联系我们

中国地理学会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邮政编码:100101

电子信箱:gsc@igsnrr.ac.cn

主页网址:http://www.gsc.org.cn

电 话:010-64870663

传 真:010-64870663

版权所有:© 2001-2025 中国地理学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邮编:100101
电话:010-64870663      传真:010-64870663      E-mail:gsc@igsnrr.ac.cn
备案/许可证号码:京ICP备18020997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3842
技术支持:北京智联软件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