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陆地地表综合观测技术与方法培训会在甘肃张掖举办
发布时间:2025-08-01 来源:中国地理学会

7月23-25日,中国地理学会第四届陆地地表综合观测技术与方法培训会在甘肃张掖成功举行。会议依托“2025年黑河流域生态监测技术联合测试及应用示范”(EcoTest),由中国地理学会陆地地表综合观测工作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院黑河遥感试验研究站和北京雨根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承办。本次会议以“陆地表层系统综合观测:国产设备研制与应用”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国科研院所、高校、产业界等82家单位230余名专业学者、技术人员及研究生参加。会间邀请了来自中国气象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等单位的17位专家作主题报告,并组织参训者围绕国产设备研制与应用、生态监测技术的研发与实践等展开研讨。


培训会主会场


7月24日上午举行了培训会开幕式。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副处长刘荣霞在致辞中指出,当前科学研究正由传统的小规模、分散式模式,向以大平台、大数据和多学科融合为特征的大科学范式转型。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深刻改变科研方式,推动科研与工程、产业形成系统化、协同化的合作机制。这一变革要求科研团队突破学科壁垒,强化资源整合与目标导向的协作创新。在“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战略目标指引下,中国凭借制度优势和科技基础,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科研共同体应主动把握,加快构建契合新时代需求的科研新范式。


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副处长刘荣霞致辞


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陕西师范大学副校长董治宝教授在致辞中强调,陆地地表综合观测在多学科融合、服务国家战略和推动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国地理学会始终高度重视陆地地表观测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积极推动跨学科交叉融合和开放合作。自2022年首届培训会举办以来,陆地地表综合观测工作委员会坚持面向科技前沿和国家需求,聚焦 “多源、多要素、多尺度”综合观测体系的建设和推广,已经成功举办三届陆地地表综合观测技术与方法培训会。本次培训会既有理论高度,也有实践深度,充分体现了“开放共享、协同创新、务实推进”的宗旨。培训会开幕式由中国地理学会陆地地表综合观测工作委员会主任、上海师范大学高峻教授主持。


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董治宝致辞


中国地理学会陆地地表综合观测工作委员会主任高峻主持开幕式


开幕式后举行学术报告会。专家报告主题涵盖了生态监测、气象探测、遥感技术及人工智能应用等多个前沿领域。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吴东丽研究员作了题为“我国综合气象观测的业务发展”的报告,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李新研究员作了题为“服务-协同-共享-卓越:黑河流域科学试验场的实践与展望”的报告,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陈斌教授级高工作了题为“航空探测技术及应用”的报告,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刘良云研究员作了题为“塔基SIF光谱观测原理、方法与进展”的报告,中山大学范绍佳教授作了题为“环境气象探测技术与珠三角边界层气象探测网建设”的报告,中国科学院科技基础能力局杨萍研究员作了题为“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的观测技术及发展”的报告,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柳钦火研究员作了题为“植被生态系统五基协同综合观测实验”的报告,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肖青研究员作了题为“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的报告,清华大学阳坤教授作了题为“光伏场环境和生态监测及其影响模拟”的报告,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全占军研究员作了题为“我国生态监测网络管理需求与关键科学技术问题”的报告,北京师范大学刘绍民教授作了题为“2025 年黑河流域生态监测技术联合测试及应用示范(EcoTest)”的报告,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温学发研究员作了题为“气体碳浓度和通量设备研制与应用”的报告,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田大鹏研究员作了题为“低空光学成像仪器研发与视轴指向控制问题研究”的报告,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聂晓伟研究员作了题为“青藏高原智能鹰具身智能研究进展与实践应用”的报告,兰州大学黄晓东教授作了题为“高寒环境水循环关键参量-冻土、冰川和积雪监测设备研制”的报告,北京师范大学屈永华教授作了题为“生态物联网仪器研发与产业化应用”的报告,北京雨根科技有限公司郑宁博士作了题为“大数据物联网及人工智能技术在生态观测中的应用”的报告。学术报告先后由高峻教授、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王君波研究员、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周平研究员、上海师范大学刘睿副教授和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车涛研究员主持。


培训会报告


7月25日,培训会组织参加者考察了黑河大满超级站、乌江桥河道、花寨子荒漠站等EcoTest一线监测站点和黑河遥感站,现场观摩了国产自主研发的碳收支、植被参量、生态水文监测以及空天地一体化生态监测与物联网监测系统等设备与技术在野外真实场景中的测试检验。


EcoTest一线监测站点考察


本次培训以“理论—实践—合作”为主线,实现了三重收获:通过专题授课与现场考察,系统深化了陆地地表综合观测的理论认知与技术方法;搭建了政、产、学、研跨界平台,促成科研团队间深度交流与合作创新;激发了青年学者的科研热情,为其成长为观测技术骨干奠定坚实基础。培训结束后,向全程参训人员颁发了结业证书,标志会议圆满收官。


会议全体参会专家及代表


联系我们

中国地理学会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邮政编码:100101

电子信箱:gsc@igsnrr.ac.cn

主页网址:http://www.gsc.org.cn

电 话:010-64870663

传 真:010-64870663

版权所有:© 2001-2025 中国地理学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邮编:100101
电话:010-64870663      传真:010-64870663      E-mail:gsc@igsnrr.ac.cn
备案/许可证号码:京ICP备18020997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3842
技术支持:北京智联软件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