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国水文地理学术年会在浙江金华召开
发布时间:2021-10-24 来源:中国地理学会

2021年10月23-24日,2021年中国水文地理学术年会在浙江师范大学隆重召开。

本次学术年会由中国地理学会水文地理专业委员会主办;浙江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浙江师范大学中非典型生态脆弱区可持续发展联合研究与培训中心承办;浙江省地理学会、中国科学院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中国生态学会生态水文专业委员会协办;会议采用线下报告与线上直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来自全国各地高校和科研院所约300余位专家、学者及研究生现场参会。本次年会围绕“地球系统科学视角下的水文学研究理论与方法”交流水文地理学新方法和新成果,研讨水文地理学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过程中的作用,为促进水文地理学的高质量发展和服务于“一带一路”倡议、可持续发展等国家战略献计献策。

10月23日上午,会议开幕式由浙江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张建珍主持,中国地理学会水文地理专委会主任于静洁、浙江师范大学副校长张根福、浙师大非洲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南非国际关系与合作部欧美司原代理副总司长)格特·格罗布勒、浙江省地理学会理事长李睿、浙江省水利厅副厅长黄黎明、金华市水利局局长金时刚出席开幕式;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夏军院士,国际地理联合会主席、南非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Michael Meadows线上参加开幕式。

在开幕式上,张根福代表浙江师范大学向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对与会嘉宾表达了问候,并向与会专家学者介绍了浙江师范大学及地理学科的发展概况,恳请与会专家为浙江师范大学学科建设发展多提宝贵意见。黄黎明代表浙江省水利厅欢迎各位代表的莅临参会,并介绍了浙江省水文地理概况,希望通过此次会议的研讨与交流,推动水文地理学在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建设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夏军院士代表中国地理学会线上参与开幕式,指出水是地理要素中非常重要和活跃的要素之一,中国水文地理学术年会是中国水文地理学界一年一度的盛事,希望专家学者通过学术的交流、碰撞与研讨促进学科的发展和交融。于静洁代表水文地理专委会欢迎各位代表的莅临参会,感谢浙江师范大学为会议顺利召开付出的努力。于静洁回顾了过去60年水文地理专业委员会在中国地理学会的支持和水文地理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围绕引领学科发展、培养青年人才、促进科学普及、服务国家发展等方面开展了系列学术活动,指出地理学的发展需要注入更多的涉水研究,才能更好地为区域发展提供决策支持。李睿代表浙江省地理学会,介绍了浙江省多变化、不均衡的水文地理环境,总结了浙江经济社会和历史文明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水系治理史,提出浙江省水安全研究是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要内容。

开幕式之后,于静洁研究员主持了大会特邀报告。中国科学院院士夏军、国际地理联合会主席(欧洲科学院院士)Michael Meadows、浙江大学教授杨小平分别作了题为“黄河区域水安全与生态保护”、“Coastal and estuarine wetland environments in the Anthropocene”和“自然地理学发展的坚守与创新——以沙漠研究为例”的特邀报告。夏军院士系统回顾了黄河区域水安全问题,总结了黄河区域高质量发展面对的挑战,提出了黄河问题研究的思考与建议。Michael Meadows院士总结了人类世下海岸和河口湿地环境问题,强调了这些问题是全世界不同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呼吁各国科学家加强合作,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服务。杨小平教授探索了2020年席卷中国中北部沙尘的过程、机制和环境效应,强调了全球变化下沙尘研究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河海大学任立良教授主持了接下来的大会报告,天津大学陈喜、浙江师范大学伍永秋、宁波大学高超、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张永强分别作了题为“西北生态脆弱区地下水合理开发及生态功能退变防控机制”、“东北黑土区小流域土壤侵蚀与泥沙输移”、“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对植被变化的影响——以中国典型地区为例”、“近40年区域和全球陆地水循环变化趋势探讨”的学术报告。

10月23日下午,河海大学梁忠民、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张永强、中科院华南植物园赵平先后主持了大会报告,天津大学王铁军、北京师范大学谢先红、北京师范大学徐同仁、河海大学江善虎、河海大学李彬权、北京大学余雷雨、北京大学秦龙君、四川农业大学郑江坤、广州大学韦乐章、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唐奇、宁波大学吴燕娟、浙江师范大学史晓宜、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刘诗奇,分别作了题为“不同覆被条件下实际蒸散发的影响因素分析”、“青藏高原径流集合模拟”、“A Multi-pass Land Data Assimilation Scheme (MLDAS) for Improving Performances of the Noah-MP-Crop Model”、“变化环境下非平稳干旱形成机制与评估方法”、“基于变动饱和带的产汇流模型及其参数确定方法”、“基于三温模型的全球蒸散发估算研究”、“基于三温模型的多尺度城市蒸散发研究”、“川中丘陵区典型植物水分吸收月际过程”、“南岭亚热带常绿植被根系土壤水力再分配分析”、“改进的地区系统模拟与数据同化”、“东部季风区极端降水与温度的关系研究”、“天气至季节尺度青藏高原东南缘降水稳定同位素变化模拟研究”、“北极典型流域河流有机碳输出特征及其影响要素”的学术报告。

10月24日上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马燮铫教授主持了大会报告,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高光耀、清华大学龙笛、武汉大学王纲胜、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李裕元、中山大学刘梅先、中山大学段凯、华东师范大学李茂田分别作了题为“黄河流域水沙通量和河段泥沙平衡的时空变异特征:从源头到三角洲”、“近20年华北平原地下水储量的演变趋势和未来预估”、“土壤微生物调控的碳氮循环及其对水分变化的响应”、“我国农村水体面源污染问题解析与治理路径分析”、“经典彭曼公式高估了全球变暖的水文效应”、“水文-社会系统模拟与水资源评估”、“流域水库化对长江感潮河段的影响”的线上学术报告。

10月24日上午学术报告结束后,大会闭幕式顺利举行,水文地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刘小莽主持了大会闭幕式。大会组织委员会主席张建珍教授感谢中国地理学会水文地理专业委员会对承办单位的信任和支持,对莅临本次会议的专家学者表达了由衷的谢意。刘小莽对本次会议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对会议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和参会代表的出席表示衷心感谢。

10月23日晚上,中国地理学会水文地理专业委员会召开了工作会议,对专委会的下一步工作计划进行了讨论。

2021年中国水文地理学术年会.jpg

线下参会代表合影


联系我们

中国地理学会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邮政编码:100101

电子信箱:gsc@igsnrr.ac.cn

主页网址:http://www.gsc.org.cn

电 话:010-64870663

传 真:010-64870663

版权所有:© 2001-2025 中国地理学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邮编:100101
电话:010-64870663      传真:010-64870663      E-mail:gsc@igsnrr.ac.cn
备案/许可证号码:京ICP备18020997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3842
技术支持:北京智联软件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