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31日,2020年中国人口地理学术年会在华中师范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地理学会人口地理专业委员会主办,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承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地理学会华中地区代表处、湖北省地理学会协办。年会围绕“人口地理学的理论发展与实践应用”、“人口地理学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时期人口迁移流动和城镇化的特点与趋势”、“健康中国建设与城乡人口发展”、“典型区域的人口、经济、资源与环境问题”等议题展开了深度探讨与交流。来自全国各地高校与科研院所的160余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参加了会议。
大会开幕式由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敖荣军教授主持。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夏立新教授,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张国友研究员,中国地理学会人口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福建师范大学朱宇教授分别致辞,向与会专家表示热烈欢迎,指出新冠疫情的发展使得对人口地理特征和规律的认识具有紧迫性和重要意义,强调在武汉召开本次年会象征着后疫情时代对中国人口地理学者的一种期待。
大会报告分别由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罗静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丁金宏教授先后主持。丁金宏教授、朱宇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田明教授、同济大学王德教授、中山大学刘晔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汤爽爽教授、华中师范大学龚胜生教授分别作了大会报告。丁金宏教授的大会报告主题为“胡焕庸线:思想源流、学术衍生与国家地理分界意义”,通过对胡焕庸线的历史渊源和中外学者论证的总结,指出胡焕庸线是重要的国家地理分界,其稳定性潜藏于人类生存基本需要的食物逻辑与就业逻辑;强调胡焕庸线的学术衍生和应用研究应该围绕人地关系属性展开,避免对胡焕庸线进行过度引申和“学术消费”。朱宇教授的报告主题为“城镇化新时期流动人口的城市居留意愿与影响因素:多维视角下的新认识”,通过建立多维度视角下的多指标综合测度,探究了不同类型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总体特点、群体差异及影响因素,提出相关政策改革的主导方向。田明教授的报告关注“滞留、定居和落户:流动人口市民化意愿的梯次生成过程及决定机制”,通过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流动人口市民化意愿的影响机制及其差异。王德教授作了题为“国土空间规划的人口总量统计:以辽宁省为例”的报告,基于不同数据源测算,探索空间规划人口分析数据多源校核方法以满足空间规划人口总量、分布、历史演变的分析需求。刘晔教授的报告关注“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与人口健康福祉”,提出了人居环境对健康的主动式干预策略。汤爽爽教授的报告主题为“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影响及其应对策略”,分析了新冠疫情背景下不同类型农村流动人口的困境与应对策略。龚胜生教授作了题为“中国历史人平均寿命的时空分异研究:以《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为中心”的报告,揭示了推算历史时期人口平均寿命的可行性,以及构建“中国历史人生族谱数据库”的重要意义。
本次会议设置了6个平行分会场,各会场围绕“新时期人口迁移流动问题”、“新时期人口空间分布问题”、“新时期的人口城镇化问题”、“区域人口与经济社会问题”、“区域人口与资源环境问题”和“人口健康、新冠疫情与老龄化”等议题进行专题报告和讨论。
本次年会对人口地理学领域的新问题、新方法、新成果进行了充分交流。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汇聚华中师范大学,研讨人口地理学问题,共商中国人口地理学发展大计。会议认为,今后,中国人口地理学要继续关注国际、国内前沿动态,从地理学视角关注人口发展的核心问题,促进多学科、多领域的共同发展。
(中国地理学会人口地理专业委员会 供稿)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邮政编码:100101
电子信箱:gsc@igsnrr.ac.cn
电 话:010-64870663
传 真:010-64870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