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地貌学家协会丹霞地貌工作组第一次会议 暨第二届丹霞地貌国际学术讨论会在韶关成功召开
发布时间:2018-05-31 来源:中国地理学会

在国际地貌学家协会(IAG)、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IUGS)、中国地理学会和中国地质学会的支持下,由国际地貌学家协会丹霞地貌工作组和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主办,广东丹霞山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管委会承办的“国际地貌学家协会丹霞地貌工作组第一次会议暨第二届丹霞地貌国际学术讨论会”2011102831日在中国广东省韶关市召开。来自新西兰、波兰、美国、德国、英国、意大利、韩国、日本、中国等9个国家的95位专家、学者及景区管理人员代表出席了会议。

大会于1028日上午在韶关市碧桂园凤凰酒店开幕,IAG丹霞工作组主席、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山大学教授彭华主持了开幕式。IAG主席迈克尔.克罗泽(Michael  Crozier)教授、副主席皮奥特·米根(Piotr  Migon)教授、执行委员杨小平研究员和毛罗·苏尔塔迪(Mauro  Soldati)教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派专家保罗·丁沃(Paul  Dingwall)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学部前主任沃尔夫冈·伊德(Wolfgang  Eder)博士、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常务副院长董玉祥教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建司副司长李如生及韶关市副市长邹永松等参加了开幕式并祝贺大会召。

本次会议是在20095月第一届丹霞地貌国际学术讨论会基础上,国内外学者再次就丹霞地貌的相关问题进行交流。同时,这也是IAG丹霞工作组成立以来及中国丹霞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之后的第一次丹霞地貌国际盛会。大会共收到学术论文42篇,30多位代表在大会发言,围绕大会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会议期间安排了丹霞山核心区地貌景观及原生环境、南雄盆地的红层荒漠、K/E界线和恐龙化石保护区实地考察,并开展了热烈的现场研讨。

经过4天的交流和实地考察研讨,与会代表们在丹霞地貌基本理论问题、丹霞自然遗产保护和利用等方面达成了诸多共识;明确了工作组的近期工作计划;呼吁全球地貌学家在中国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展开全球调查和对比研究,扩大丹霞地貌的研究范围(红层及各种碎屑岩地貌),推动丹霞地貌科学问题的进一步深化和理论体系的完善;工作组会议讨论了筹备2013年巴黎第八届国际地貌学大会丹霞专题会议的有关事宜,并提出近两年的研究与出版计划等具体工作。

为了进一步深化中国丹霞地貌研究与国际学术界的交流,国际地貌学家协会(IAG)与丹霞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签署了务实性的长期合作协议,决定设立IAG丹霞地貌工作组丹霞山办事处,支持丹霞山的基础研究,建立IAG丹霞工作组研究基地,丹霞山将长期资助国际地貌学家协会安排的丹霞地貌研究活动,特别是支持青年学者的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等。

会议期间,IAG丹霞工作组召开了两次工作会议,IAG主席迈克尔..克罗泽(Michael  Crozier)教授对工作组成立以来的工作成果给予充分肯定,对彭华教授和皮奥特.米根(Piotr  Migon)教授等学者卓有成效的工作给予高度赞赏,讨论了IAG丹霞工作组工作计划以及丹霞地貌全球研究宣言的起草工作。此外,还就中国地理学会红层与丹霞研究工作组IAG丹霞地貌工作组的机构和研究工作对接问题进行了讨论。1031日上午,迈克尔.克罗泽(Michael  Crozier)教授主持大会,专题讨论了工作计划和宣言,得到了与会者的热烈响应和支持。

会议最后,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安排了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授牌仪式。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主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前主席、教育部前副部长章新胜,广东省副省长林木声等到会致辞、祝贺。中国丹霞涉及六省的官员和遗产地代表参加了授牌仪式。

总之,本次会议学术氛围浓厚,成果丰硕,达到了预期目标。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联系我们

中国地理学会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邮政编码:100101

电子信箱:gsc@igsnrr.ac.cn

主页网址:http://www.gsc.org.cn

电 话:010-64870663

传 真:010-64870663

版权所有:© 2001-2025 中国地理学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邮编:100101
电话:010-64870663      传真:010-64870663      E-mail:gsc@igsnrr.ac.cn
备案/许可证号码:京ICP备18020997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3842
技术支持:北京智联软件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