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25日,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五十周年所庆活动在新疆乌鲁木齐隆重举行。会议由中国地理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承办,新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新疆地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协办。本届学术年会得到了全国地理单位和地理学者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响应,来自全国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基础地理教育领域的与会者,以及来自美国、加拿大、德国、俄罗斯的特邀嘉宾等1200多人出席了本届年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杜秦瑞、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国务院参事刘燕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靳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理学会名誉理事长刘昌明、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原理事长郑度、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陶澍、国际地理联合会(IGU)副主席、德国科隆大学教授Dietrich Soyez、美国地理学家协会(AAG)执行主任Douglas Richardson、AAG前主席、美国俄勒冈大学教授Alexander Murphy、AAG成就奖获得者、美国俄亥俄大学教授Mei-Po Kwan等应邀出席了年会开幕式,刘燕华理事长、杜秦瑞副主任、Soyez 副主席等先后在开幕式上致辞。另外,还有一些相关单位的领导或代表也应邀出席了年会开幕式上举行的研究所庆典活动。大会开幕式由新疆科技厅厅长、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院长、新疆地理学会理事长张小雷主持。
本届年会以“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为主题,交流学术论文500多篇,口头报告320多个。围绕年会主题,邀请了4位国内外著名专家做大会特邀报告。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国务院参事、科技部原副部长刘燕华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院长陶澍教授,AAG原主席、美国俄勒冈大学地理系Alexander B. Murphy教授,中国地理学会原副理事长、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蔡运龙教授分别就“全球变化研究中的地理学问题”、“环境地理学研究”、“理解正在变化的星球——美国地理科学发展的战略方向”、“地理学思想与方法研究进展”做了大会特邀报告。大会报告由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所长刘毅主持。
除大会学术报告外,会议还设立了1个主题分会场——地理学发展大讨论暨地理学理论与方法,以及21个专题分会场:经济地理学思维;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的人文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人类-环境耦合系统与综合自然地理学;数量地理最新进展与应用;三百年来的中国历史地理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的地理学研究;地理信息科学的理论、方法与区域应用;旅游地理学创新与发展;区域与城市交通研究;医学地理发展探讨;全球气候变化的区域响应;土地系统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干旱半干旱区水文-生态过程与水资源利用;区域性污染物的环境行为、效应与控制技术;环境变化与文明演化;沙漠环境与沙漠化;中国西部城镇化新机遇;新地缘政治经济学结构:产业分工、世界城市和和平科学;和谐城乡与新农村建设;主体功能区划理论方法及在“十二五”规划中的应用;基础地理教育与教学。另外,作为本届年会重要组成部分的“第六届全国地理学研究生学术年会” 于年会期间在新疆大学成功举行。
突出学术性、关注地理学科发展,一直是中国地理学会举办学术年会的努力方向,也是中国地理学会学术年会区别于其它部门、其它单位、其它集体、其它个人召开大型学术活动的最大特点。学会学术年会要想突出特色,必须紧密围绕学科发展和加强学术建设大做文章。本届年会通过主题和专题分会场安排,以及大会报告邀请,更能体现这一特点。
第一,年会以“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为主题,就是引导与会者和地理界同行更多地关注地理科学研究对象、学科内涵、理论方法等问题,要求大家在满足国家战略需求的同时,哪些是地理学问题,如何梳理、总结地理学理论、方法和技术问题,推动地理学科发展;尤其是会议期间举行的“地理学发展大讨论”主题分会场,进一步明确了地理学发展方向,更让与会者更多地思考地理学发展方向和地理研究中的学术问题。
第二,从大会特邀报告来看,更是紧密围绕地理学核心问题和理论方法问题,尤其是邀请国际著名学者参会并做主题报告,在逐步推动中国地理学会学术年会国际化的同时,为会议带来了国外同行的最新思想和前沿动态,增进了学术年会的学术性和前沿性。尤其是会议期间中美地理学会签署的双边交流合作框架协议,更是将中国地理学研究与交流国际化。
另外,人才培养也是中国地理学会学术年会的重要任务。本届年会青年学者发表踊跃,并积极参加青年优秀论文评选。会议评选表彰了青年优秀论文20篇。尤其是结合中国地理学会学术年会同期举行的“第六届全国地理学研究生学术年会”,更是为青年地理学家搭建了独立的交流平台。
本届年会的另一重要特点是恰逢中国科学院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成立五十周年。开幕式上,中国科学院生态与地理研究所陈曦所长回顾了研究所五十年风雨历程,以及取得的辉煌成就,表彰了为研究所做出重要贡献的老科技工作者。
(中国地理学会秘书处)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邮政编码:100101
电子信箱:gsc@igsnrr.ac.cn
电 话:010-64870663
传 真:010-64870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