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地理学会高度重视防疫抗炎工作。尤其是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领导、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的通知》下发以后,中国地理学会理事会党委于2020年1月29日召开网络会议,会议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就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发挥积极作用作出重要指示, 研究了本学会党委如何动员、带领大家积极投身于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会议由党委书记陈发虎主持,本届党委5名成员都参加了学习和讨论。
会议认为,学会党委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发送倡议书,号召广大地理学者按要求按规定办事,帮忙不添乱。同时,号召地理工作者,发挥专业优势,公关克难,积极开展研究工作,为国家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正确认识疫情状况提供科普资源。二是及时总结宣传党员、干部和科研团队在疫情防控斗争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凝聚起众志成城、全力以赴、共克时艰的强大正能量。
一、具体工作
根据疫情形势,学会采取网络信息发布的形式开展防控组织工作。1月29日,学会以党委和常务理事会名义在微信工作群内对已经坚持为防控一线提供信息工作的中国地理学会顾问周成虎院士团队进行了口头表扬;1月31日,学会公众号首次编发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信息,即“抗击疫情,中科院地理资源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行动”,发出了向周成虎团队学习、为抗击新冠疫情做有效服务的倡议,得到了大家的积极响应,一天内公众号推文阅读量过万。2月1日,学会转发了“战“疫”有我,为决胜攻坚提供科技志愿服务——向全国科技工作者的倡议”,从此全面开启了全国地理学界参与抗击疫情的行动。截止到2月18日,学会微信公众号连续疫情信息和与抗击疫情相关报道22篇,包括倡议书、图说每日疫情、典型案例宣传和疫情研究、教育指导等信息。
1、联合发起倡议
2、抗击疫情研究
通过学会号召,广大会员、理事都纷纷开展各种形式的研究和科普工作。一是预测疫情走势,提出防控措施,供决策部门参考。二是提供疫情地图及分析,做好信息共享和科公众普。三是做些与此相关的研究工作和集中精力完成面向学科和国家需求的其他重大任务。周成虎院士团队连续两周每天发布“图说疫情”,并提交咨询报告10份;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执行主任宋长青教授也组织开展了研究工作,提交咨询报告2份;学会常务理事、黄河分会主任、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苗长虹教授组织编写了“河南省新冠肺炎疫情时空扩散特征分析报告"和“河南省新冠肺炎疫情县区分布与人口流动风险分析报告”; 学会会员、中山大学周素红教授组织团队开发了“疫情踪”APP;学会原副理事长、清华大学顾朝林教授团队围绕新冠疫情开展科研活动,在《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上发表了“新冠肺炎疫情拐点或已越过”的论文;学会常务理事、广州大学朱竑教授团队在《柳叶刀》发表了关于新冠病毒肺炎与野味消费的关系的文章;本会会员、广州大学姚华松副教授在《广州日报》《澎湃》等媒体发表文章,提出“需要更加关注黄冈、孝感等‘灯下黑’地区的疫情防控”的报告等;本会会员、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赵荣钦教授发表了“浅谈地理学与疫情防控的关系”。在学会的号召下,还有一些地理工作者参加了相关省份的疫情传播研究和防控工作。
3、其它相关工作
二、客观效果
这次疫情暴发正值春节长假期间,又逢高校寒假期间。疫情突然来袭,人们束手无策。然而,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学会的及时行动有效地弥补了由于会员所在单位放假组织不力的缺憾。同时,也通过疫情阻击战明确地展现了学会理事会党委的形象,更助推了广大地理科技工作者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的事业目标。
三、下步打算
我们坚信,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很快将战胜疫情。接下来的主要问题是灾后重建和研究反思。学会党委将发挥组织优势和学科优势,以疫情发生、发展和传播过程为基础,组织引导学界同行开展深入研究,撰写学术论文和咨询报告,为灾后重建和未来预防此类传染病发生提出地理学家的意见和建议。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邮政编码:100101
电子信箱:gsc@igsnrr.ac.cn
电 话:010-64870663
传 真:010-64870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