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强会 - 工作动态

中国地理学会科技志愿服务与党建强会系列活动 走进云南之一
发布时间:2020-12-05 来源:中国地理学会

10-07-130419259805101.jpg

8月22-26日,中国地理学会科技志愿服务与党建强会系列活动走进云南,先后在保山学院资源环境学院和云南师范大学地理学部举办了两场科学传播与调研活动,并访问了腾冲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主题公园,开展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8月23日上午,由中国地理学会党委副书记、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国友,学会副秘书长、《地理学报》副主编、编辑部主任何书金,中国地理学会世界地理科学传播团队首席专家、《全球变化数据学报》副主编、编辑部主任刘闯,学会常务理事、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副院长杨庆媛,学会副秘书长、《地理研究》责任编辑王岱,《地理学报(英文版)》副主编赵歆,《地球信息科学学报》副主编、编辑部主任耿艳辉,中国地理学会办事机构党小组组长、《地理学报(英文版)》责任编辑于信芳等12人组成的中国地理学会科技志愿服务团队走进保山学院资源环境学院,举办了“地理大数据百校传播(第29场)活动及学科发展建设沙龙”,保山学院副校长邓忠汉教授和中国地理学会秘书长张国友研究员在开幕式上先后致辞。开幕式由保山学院资源环境学院党总支书记段如婷老师主持。

微信图片_20201205122027.jpg

邓忠汉副校长对中国地理学会团组来访交流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他表示,此次活动对促进我校与中国地理学会加强互动交流,促进创新路径优化,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等起到积极作用;为搭建我校与科研院所交流经验、分享智慧、启发思维的平台提供思路。

张国友秘书长介绍了中国地理学会科技志愿服务下基层的目的和宗旨。他指出,全国开设地理专业的高校有320多所,作为学会服务的对象尚有许多地理机构需要加强调研与服务。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助力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要求,充分发挥学术团体组织优势、人才优势和学科优势,将学会“党建强会”工作落实到科技志愿服务实践当中,用实际行动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地理学会党委决定开展“科技志愿服务与党建强会系列活动”。他表示,此次走进保山学院进行调研与交流,是云南之行的第一站,希望通过交流建立联系,促进机构建设与对外合作,推动地理学科发展。

开幕式后,在何书金副秘书长主持下,开展了以“数据驱动地理学发展”为主题的“地理大数据百校传播”(第29场)活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刘闯、宁夏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副教授张明鑫、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讲师陈耀亮分别以“全球变化科学研究数据出版与共享”“宁夏银川市市区表层土壤重金属含量数据集的研发流程与技术规范”“福建省土地覆被类型4846个样本点数据集(2019)内容与研发”为题作了线下和线上专题报告。随后,举办了“学科发展与人才队伍建设沙龙”。段如婷书记首先介绍了保山学院资源环境学院地理学科发展状况;何书金副秘书长作了“中国地理资源刊群数据共享与学术服务”的报告。保山学院资源环境学院地理学科师生与来访专家共计40多人参加了上述活动。通过这次活动,不仅传播了科技数据出版和共享的理念与案例,交流了学科发展前沿问题,了解了基层地理单位的发展状况,并就未来发展与合作达成初步共识。

微信图片_20201205122034.jpg

8月25-26日,由中国地理学会党委副书记、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国友,学会副秘书长、《地理学报》副主编、编辑部主任何书金,中国地理学会世界地理科学传播团队首席专家、《全球变化数据学报》副主编、编辑部主任刘闯,学会副秘书长、《地理研究》责任编辑王岱等6人组成的中国地理学会代表团应邀访问了云南师范大学地理学部,共同举办了“地理大数据百校传播(第30场)活动及学科发展座谈会”。25日晚上,云南师范大学副校长武友德教授、研究生院院长骆华松教授、地理学部主任杨昆教授等学部领导和专家与来访的中国地理学会团组成员举行了座谈会。

微信图片_20201205122040.jpg

26日上午,在张国友秘书长主持下,举办了“地理大数据百校传播(第30场)活动。围绕本次宣讲主题“多元文化鱼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平台”,刘闯研究员、苏州大学建筑学院余亮教授、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柳钦火研究员以及云南师范大学杨昆教授先后以“开放-融通-智能-高效:全球变化科学研究数据出版与共享新战略”“中国传统村落及民居数据解读(线上)”“定量遥感产品生产平台技术与服务(线上)”“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大数据平台构建”为题作了报告。云南师范大学师生300人现场听取了专家报告并面对面交流讨论。

微信图片_20201205122046.jpg

活动期间,中国地理学会团组访问了腾冲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主题公园,重温了85年前《地理学报》发表胡焕庸先生“中国人口之分布”论文的时代背景,领会了学术成果发表的重要意义,重新认识了地理学成果的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同时也追忆了人口地理学开创者胡焕庸先生的科学精神和学术贡献。调研期间,还与腾冲市教育局就建立科普教育基地和捐赠图书达成共识,向公园管理部门领导赠送了《地理学报》单行本。

微信图片_20201205122051.jpg



联系我们

中国地理学会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邮政编码:100101

电子信箱:gsc@igsnrr.ac.cn

主页网址:http://www.gsc.org.cn

电 话:010-64870663

传 真:010-64870663

版权所有:© 2001-2025 中国地理学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邮编:100101
电话:010-64870663      传真:010-64870663      E-mail:gsc@igsnrr.ac.cn
备案/许可证号码:京ICP备18020997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3842
技术支持:北京智联软件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