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6日,以“地理科学前沿与青年探索空间”为主题的2025年大学生科技社团支持计划地理科学领域研讨会第一场在河南大学金明校区举行。本次活动由中国地理学会和河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联合主办,吸引了河南大学大学生社团42位学生代表参加。应中国地理学会邀请,中国地理学会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马海涛和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河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董冠鹏做学术报告。中国地理学会党委副书记张国友、中国地理学会执行秘书长王岱、中国地理学会科普与会员部主任张雷出席会议,河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副院长谷蕾全程主持研讨会。
研讨会现场
研讨会聚焦区域科技创新与气候变化两大核心议题,马海涛研究员以《我国区域科技创新布局战略的回顾与展望》为题,系统梳理了国家历次科技规划中区域创新布局的演变脉络,结合“十四五”规划对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等三大区域发展战略的创新驱动路径进行深度解读。他指出,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需立足地方优势产业,通过科学规划破解发展难题,并分享了美国区域创新引擎战略对我国的启示。马海涛研究员严谨的学术态度与丰富的实践案例,为在场师生理解国家创新战略提供了全新视角。
马海涛研究员作报告
董冠鹏教授的报告《极端高温如何“烧坏”全球经济?地理统计建模量化气候变化的影响》紧扣全球气候变化热点。他指出,现有气候变化经济模型在刻画极端高温时空影响方面存在局限,易低估实际经济损失。董冠鹏教授详细介绍了其团队融合多层次建模技术与空间统计模型的创新方法,以及开发的多尺度时空统计模型如何解决大规模系统计算瓶颈。这一研究成果为量化评估气候变化影响、服务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工具,引发了在场师生对地理统计模型应用价值的深入思考。
董冠鹏教授作报告
会议研讨环节,与会学生围绕“区域创新政策落地挑战”“青年学生参与气候变化研究的路径”等问题与专家积极互动。谷蕾副院长在总结中强调,青年学生在科学探索中,既要有全球视野,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又要扎根本土,对标国家战略需求,实现科学突破,解决实际问题。她还期待青年学子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勇闯学科探索新境界。
大学生们认真听取学术报告
本次研讨会不仅为大学生搭建了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更激发了大学生科技社团促进地理科学事业发展的责任,为培养新时代地理科技创新人才注入了强劲动力。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邮政编码:100101
电子信箱:gsc@igsnrr.ac.cn
电 话:010-64870663
传 真:010-64870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