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天地 - 科普动态

四川省地理学会把科普讲座开到田间
发布时间:2018-05- 来源:中国地理学会

2008.12.8    四川地理学会

2008年11月27日,四川省地理学会在中国科学院盐亭紫色土农业生态试验站进行以大学生为培训对象的田间科普讲座,四川省地理学会、盐亭县科协,以及绵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科学系的学生共百余人参加了这次活动。“普及科学知识,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和谐社会”的大幅横标悬挂在盐亭站的门口上方,营造了浓浓的活动氛围。

盐亭紫色土农业生态试验站是中科院成都山地所所属的3个国家级野外观测试验台站之一,1980年正式建站,1991年进入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2005年经国家科技部批准,成为国家级重点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站以来,先后承担了包括国家科技攻关在内的70多项科研项目,获得近40项科研成果,围绕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水环境安全、农业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广泛而富有成效的观测研究与试验示范,尤其是在紫色土及其侵蚀产沙特征、聚土免耕、紫色土高台位旱坡地粮经弹性结构种植模式、紫色母岩的风化侵蚀及其养分的风化释放、小流域侵蚀泥沙控制技术、长江上游干支流径流与泥沙的变化规律等方面的研究,有着长期的序列观测试验数据和多年的科学积累。多项创新性科研成果和数十块不同类型的观测试验基地,是科普宣传的理想场所。

在四川省地理学会副秘书长、绵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系主任陈朝镇的主持下,盐亭县科协主席胡斌致欢迎辞,在陈副秘书长向参加活动的学生宣布了培训安排后,由盐亭站站长朱波博士,以及台站主要研究人员高美荣、唐家良等老师分别带领学生参观该站室内实验室并进行了田间现场讲解。

科技含量颇高的试验示范,深入浅出的生动讲解,再加上难得明媚阳光带来的好心情,极大地提高了接受培训学生的积极性,他们或边听讲解边作着笔记,或拿起手机拍摄他们感兴趣的画面。在全国最大的、有46个实验小区的紫色土坡地养分平衡与迁移试验场,如何测定坡面地表径流与壤中流,如何进行12种施肥处理的长期实验与长期观测不同施肥条件下农作物生长与坡地径流、泥沙及其养分物质迁移的研究,引起了学生们的极大兴趣。老师在讲解过程中时常提出问题让学生们回答,学生们也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由教师解释,互动的形式与激烈讨论的场面大大提高了培训的质量。

四川省地理学会此次把科普讲座搬到田间,有着重要意义,以地理为学习专业的学生深入田间地头,可以亲身聆听科技工作者针对不同研究内容采取不同的研究思路、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也可以亲眼看到试验区农田生态系统和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水土保持、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变化,以及区域环境动态,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学到了课堂上学不到的许多知识。该校带队老师和同学们对这种形式的科普讲座非常满意,也颇有收获,希望四川省地理学会今后多搞这样的科普活动。



联系我们

中国地理学会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邮政编码:100101

电子信箱:gsc@igsnrr.ac.cn

主页网址:http://www.gsc.org.cn

电 话:010-64870663

传 真:010-64870663

版权所有:© 2001-2025 中国地理学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邮编:100101
电话:010-64870663      传真:010-64870663      E-mail:gsc@igsnrr.ac.cn
备案/许可证号码:京ICP备18020997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3842
技术支持:北京智联软件技术有限公司